2025/08/17

再探高雄林園潭頭山坑道-破磚牆後機槍堡。水龍洞未境

  還記得上回初探「林園潭頭山二戰日軍戰利十五加砲穹窖坑道」遇Y字型坑道盡頭被磚牆封閉,再探發現磚牆已破可直接進入後方空間,一條坑道可續通往機槍堡,另一條原為連接西側砲穹窖之原始坑道,因雨季坑道淹水過深而未竟。這次本來想探「水龍洞」為目標,但同樣因坑道內部流水潺潺而無法進入,不過入口倒是很好找,先留個紀錄等枯水時再來探勘。(2025年八月)

【再探潭頭山坑道淹水未境】

  廢棄荒山野林的軍事遺跡,榕樹下盤據軍舍殘構作為陣地中心,兩翼佈局南、北砲堡,南砲堡正上方設觀測所碉堡指揮交叉火網,後方則以Y字型坑道串聯。作為二戰太平洋戰爭日軍反登陸作戰的防禦工事之一,「林園潭頭山戰利十五加砲穹窖」面東防守高屏平原,當作決一死戰的最後守衛基地直到二戰結束。戰後由國軍接管,進行內部鋼筋混凝土加固及砲堡入口的迷彩塗裝,撤守後留下漣漪同框的印象,荒廢至今。

【潭頭山後山岔路】
【民宅續入】

  民宅走到底往右繼續深入叢林,正值雨季,原本的明顯小徑已經被茂盛植被覆蓋,只能憑印象劈砍開路。「榕樹下廢棄軍舍」附近循記憶方向抵達「潭頭山戰利十五加砲穹窖」北砲堡入口。

【抵達「榕樹下廢棄軍舍」】
【「潭頭山戰利十五加砲穹窖」北砲堡入口】
【進入北砲堡】
【北砲堡坑道】
【北砲堡坑道潮濕積水】
【Y字型坑道交會盡頭磚牆】

  「林園潭頭山戰利十五加砲穹窖」南、北砲堡以Y字型坑道設計串聯,交會盡頭則被磚牆封閉,推測為戰後國軍交接駐防補強碉堡外觀,又管理禁入後方坑道直到裁撤荒廢。磚牆後方另有空間似能續通深入,此即為原連接西側砲穹窖之原始坑道。這次再探發現磚牆已破可直接進入後方空間,一個高度寬廣的「大坑室」。

【翻越磚牆進入】
【磚牆後坑室】
【西側原始坑道遇淹水】

  「大坑室」直行進入原為連接西側砲穹窖之原始坑道,因雨季坑道淹水過深而未竟,不過因為是雨季探訪坑道淹水初體驗,黑暗中波光粼粼的景象也算是大開眼界。

【坑道淹水景象】
【坑道淹水景象】
【坑道淹水景象】
【西側原始坑道未竟】
【進入南向坑道】
【進入南向坑道】

  退回大坑室,另一條南向坑道可續通往一座「機槍堡」,約10分鐘即可抵達,與「林園潭頭山戰利十五加砲穹窖」南、北砲堡互為三方犄角之勢。進入機槍堡之前的磚牆轉角處,還有另一條出口坑道。

【磚牆轉角處】
【出口坑道】
【抵達「機槍堡」】
【機槍堡】
【機槍堡】

  破磚牆出Y字型坑道,再從南砲堡返回民宅,完成林園潭頭山碉堡二探。高雄林園山區規模龐大的地下坑道系統還有更多未境等待探索,隱沒荒山蔓野,台灣二戰軍事遺跡之探秘紀錄又添篇章。

【南砲堡】
【「潭頭山戰利十五加砲穹窖」南砲堡入口】

水龍洞未竟

  今年雨季降雨充沛,連潭頭山的路都變成小溪。「水龍洞」是接下來要探秘圓夢的坑道,坑道內以積水景觀與結晶。這次同樣因坑道內部流水潺潺而無法進入,不過入口倒是很好找,先留個紀錄等枯水時再來探勘。水龍洞入口在潭頭山後山岔路往左、蓄水池旁水溝之源流。

【潭頭山後山蓄水池】

【潭頭山後山蓄水池】
【潭頭山後山水溝】
【潭頭山後山水溝】
【水溝源流「水龍洞」入口】
【水溝源流「水龍洞」入口】
【「水龍洞」未境】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